偏頭偏頭痛、肌肉酸痛、鼻竇炎、久咳不癒、消化不良…這些都是一般人常見的,看起來似乎不嚴重,
卻又總是好不了的”老毛病”,其實可能是因為身體對所吃的食物有過敏反應。而且,若是放任著這些問
題不解決,也可能讓身體面臨嚴重的疾病風險。
一般人對於食物過敏的認識,通常僅聽聞吃到海鮮會發生皮膚起疹子或是全身發癢。事實上,引起過敏
的食物種類,以及過敏的症狀之多,遠超過大多數人的想像。
引起過敏的食物種類,除一般人常聽到的海鮮、牛奶、芒果以外,很多我們平常吃的食物,包括蘋果、
鳳梨、麵包、米飯、高麗菜、豬肉、牛肉、鮪魚、白糖、咖啡等等,也可能是產生過敏的元兇。造成的
過敏症狀更是五花八門,從偏頭痛、失眠、疲倦、呼吸道有黏液產生、中耳發炎,到關節肌肉疼痛、便
秘、腹瀉、情緒低落等等,嚴重時甚至會引起免疫的缺失以及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。
任何一種食物都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。食物的過敏可以分為兩種:立即性反應、以及延遲性反應,這兩
種都和身體裡的免疫系統所產生的免疫球蛋白有關。
立即性的過敏反應一般被認為與遺傳基因有關,也可能是出生後受到某些刺激所引起。這種過敏反應是
永久性的,只要一吃到這種食物,在幾分鐘之內就會產生免疫球蛋白IgE,造成過敏反應。強烈的立即性
反應包括氣喘、過敏性休克、立即性蕁麻疹,嚴重時會有致命的危險;比較溫和的立即性反應會引起劇烈
的頭痛、嘴唇發癢或頭腦不清楚。
延遲性的過敏反應則通常和我們接觸同一種食物的頻率有關,如果經常食用某一種食物,久而久之身體的
免疫系統就可能對這種食物產生IgG,造成過敏反應。這種過敏反應不會立刻出現症狀,通常是在進食後
幾個小時或幾天後才會發生如關節或肌肉疼痛、慢性頭痛或疲勞等等症狀。長期的過敏可能還會導致慢性
的發炎和慢性退化的症狀。
對於立即性過敏反應的食物,應該要終生避免接觸;相對的,對於延遲性過敏,通常不需要永久的避免這類食物,但至少要在三到九個月內避免吃這一類食物。另外,有許多其他的因素也會造成食物過敏容易發生,例如某些特定營養的缺少,或是腸子有滲漏,這些現象都說明了許多症狀並不是如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單純,唯有透過醫師詳細的檢驗與臨床診斷,才能真正發覺病因,解決問題。最重要的是,別因為是老毛病就置之不理。及早解決,才能避免老毛病變成大麻煩。